欢迎访问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,
今天是   

青春力量服务乡村:10天7个村庄213种温暖——机电与建筑工程系到龙井镇开展大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纪实

时间:2025-08-21   信息来源:机电与建筑工程系   作者:团总支   浏览次数:

7月28日至8月6日,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系“焰火青春”志愿服务实践队赴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龙井镇,开展为期10天的大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这支由17名师生组成的队伍,以“消除隐患保平安,改善民生送温暖”为主线,聚焦乡村安全治理与弱势群体关怀,足迹遍布龙井镇6村、1社区及49个村民组,累计服务时长超1000小时,用专业与温情在龙井这片土地书写新时代青春答卷。

电力“义诊”:守护用电安全生命线

抵达首日,实践队便兵分四路深入各村组农户家中,对全镇213户重点家庭开展用电安全专项排查。通过“系统排查+精准诊疗+长效跟踪”的服务模式,重点整治电路老化、私拉乱接、线路超负荷使用等安全隐患,同步建立隐患台账,为特殊困难家庭量身定制电路改造方案。

在华阳村葫芦坝组,59岁的独居老人谢大爷家成为重点服务对象。“这根线路接线不规范,存在安全隐患。”“这个电闸已经老化,必须立即更换!”在带队教师指导下,队员们边检测边记录,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现场制定整改方案。

a12f255f-2afa-4a5e-bd85-2d0078690bb2.pngf9a3c859-eaeb-44b2-8acf-483c41e5feb9.png

(实践队员入户排查,帮助困难家庭消除隐患)

当发现牛棚未安装照明设施时,谢大爷局促地搓着双手:“能给我的牛棚安装一盏灯吗?这些牛可是我的命根子……”面对老人朴实的请求,队员们当即纳入改造计划。

三天后,焕然一新的线路点亮了谢家小院,当暖黄的灯光照亮牛棚时,谢大爷紧握队员双手连声道谢:“我不懂电,以前都是请人接的线,现在你们不仅帮我免费改造,还手把手教我用电常识,太感谢你们了!”

76723030-6c79-450e-845c-d1df76930951.png45108538-6a6f-4e37-98b7-9232b141be09.png

(线路改造前后对比图)

“我们专门留下了一个电力维修小组,建立隐患销号管理机制,确保所有问题闭环整改。”带队教师丁永安说道。

队员们挎着工具包的身影又消失在蜿蜒的村道上,他们用专业与热忱,在青山绿水间编织起一张温暖的“安全用电网”。据悉,此次行动共排查线路安全隐患349处,制定34户老旧电路改造计划,目前已全部完成。

守望桑榆:跨越半个世纪的对话

龙井镇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,空巢老人、孤寡老人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。实践活动开展以来,实践队分组走访慰问全镇空巢老人162人、孤寡老人14人、高龄老人5人,与老人们拉家常,询问他们的饮食起居、健康状况,帮老人打扫卫生、整理房间、挑水运物等,以务实行动传递温暖关怀。

c9e4a90c-6160-44be-8eef-5a8681303e33.png

(实践队员入户慰问老人)

63b945c0-706e-43a4-a77f-58e1cf40881a.png

(实践队员帮腿脚不便的老人打扫屋子)

“奶奶,咱们今天帮您把屋子收拾收拾!”领队学生话音未落,队员们已默契分工开始打扫,擦拭积灰的桌面、归整散落的物品、将水装满水缸……临走时,奶奶一直拉住队员的手久久不放、连声道谢。

走访期间,这样的温情场景不断上演:在福泉社区,双目失明的余奶奶独自带两个年幼的孙子孙女,队员们给他们送去米、面和学习用品;在同联村,队员们帮腿脚不便的刘奶奶打扫屋子整理房间;在复兴村,队员们倾听退伍老兵曾爷爷讲述军旅故事,触摸真实的历史温度……

青春与白发的相遇,不仅是一次爱心传递,更是生命两种形态的对话,队员们俯身倾听时扬起的衣角,与老人讲述往事时颤动的银发,在夏日光影中交织成跨越代际的温暖画卷。

童心相伴:以青春执笔绘童梦

在龙井镇复兴村付家小学,22名留守儿童的笑脸成为此行最治愈的风景。8月1日下午,实践队提前结束了入户走访,带上采买好的食材来到付家小学,忙着给小朋友们做一顿“饺子宴”,厨房里,饺皮在掌心摊开,放入肉馅儿,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捻,饺子边缘就开出了漂亮的花纹,不一会儿,饺子就在盘中排列整齐。

7ec0bf8d-ea45-4d8d-872d-23c74db8b2ea.png

(实践队员为孩子们准备饺子宴)

另一边的教室里,几位队员正陪孩子们做手工、唱红歌、讲革命故事、给孩子们发放学习用品。

“饺子宴”结束后,孩子们抱着新的笔记本和文具盒,开心地齐声对实践队说道:“谢谢哥哥姐姐!”

912250f9-4850-4aae-844b-9a6b17c36729.png

(实践队员和孩子们做手工)

“我们能做的或许很少,但我们的关心和爱都汇聚在这一个个饺子里了,他们的笑脸我会一直记得。”实践队员税宇柔笑着说。

安全宣教:守护人间烟火气

针对夏季高温火灾易发、溺水事故高发以及交通安全、野生菌中毒等乡村常见安全问题,龙井乡间小路上多了几道忙碌的身影,实践队带着宣传资料和满腔热忱,把安全知识送到200余户村民家中。

“爷爷,电磁炉使用完一定要记得拔掉插头。”

“小朋友,不能一个人去河边玩哦,要是看到有人落水,千万别自己下去救,得大声喊大人来帮忙。”

“您看这种颜色鲜艳的,还有那些生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,都是有毒的,千万别采!”队员们带着印有有毒蘑菇图片的宣传册,走村串户地为村民们讲解辨别方法。

c027d73b-9b56-4f61-b9dd-d4686b6cca0f.pngd644759d-21d8-4ada-8f1c-97210ad30681.png

(实践队员入户宣传安全知识)

夕阳为龙井镇的青瓦白墙镀上金边,汗水浸湿了队员们的衣衫,当看到村民们把宣传册小心翼翼地收起来、孩子们连连点头回应队员们的叮嘱时,大家似乎对安全有了更深的理解,所谓平安,不过是把琐碎的安全叮嘱,一遍遍揉进柴米油盐的日常。

消防实训:致敬最美“逆行者”

龙井消防站内的训练场上,阳光把地面晒得发烫。8月2日下午,三位消防员给实践队员们介绍消防器具、讲解消防安全知识,还进行了消防水带、消防水炮操作流程的演示。

5085ee3b-82b1-42ac-9bb4-28ca6d702dcd.png8f6d59db-805d-4592-9e16-ac18e91ef046.png

(消防实训现场)

一位消防员抱着一卷消防水带屈膝下蹲,双手握住水带接口,猛地向前一甩,水带便瞬间舒展开来,“啪”的一声拍打在地面上,另一位消防员迅速上前,双手紧扣两个水带接口,顺时针用力一拧,“咔嗒”一声,水带接口便严丝合缝地连接在了一起。

转过头,消防员石焰森已爬上消防车顶,随着一声“开闸”指令,水柱骤然从炮口喷涌而出,他转动手柄,水流加压后化作直射的银箭破空而起,整套流程不过半分钟,却看得同学们屏息凝神。

演示结束后,实践队员们看着消防员身上那套橙红色的消防服,眼神里满是期待。石焰森说:“这一身几十斤的行头,出警时必须在1分钟内整备完成,紧接着就要赶赴火场扑救。”

“体验消防装备时,才知那身‘帅气’的装备有多沉——头盔压着脖子,靴子像灌了铅,空气呼吸器挂在身上,光是站着就觉得肩膀发紧。”实践队员吴佳伟在体验消防着装后说道。

这一刻,最美“逆行者”负重前行的身影在实践队员心中变得更加具象化,所谓英雄,不过是凡人披上了责任的铠甲,是他们用肩膀扛起了责任,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
青春答卷:在乡土中拔节生长

青春如烈焰,炽热、滚烫,烧尽怯懦与迷茫。

8月6日,队员们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。“在排查线路隐患时,看到老人因为我们的帮助而露出安心的笑容,我真正理解了‘志愿服务’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。”实践队员王吉在活动总结会上分享道。

当龙井镇党委副书记、人民政府镇长陈静将“焰火青春三下乡 社会实践为人民”的锦旗交到队员手中时,10天的实践图景在每个人心中愈发清晰:谢大爷家牛棚的灯光,雷奶奶家整洁的房间,孩子们脸上的笑容……这些画面拼成了乡村振兴的青春图谱,正如带队教师王莉在日志中所写:“青年的成长不止于书本,更在于脚下的土地。”

28884ff0-b23e-4455-a3ef-ccb8ca47e50f.png

(龙井镇政府赠送锦旗并合影)

此次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既是以青春脚步丈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之旅,也是新时代青年与基层群众双向奔赴的暖心旅程,更是一堂扎根乡土的行走思政课。

一审:王 莉

二审:丁永安

三审:乔月音